更多服务
邯郸住房变迁
来源:邯郸人才网 日期:2009-08-13 浏览

邯郸住房变迁

主持人:您一家的住房变化真是太有代表性了。

  韩德新:是啊,从一开始的住房调配、福利分房,到按需购置商品房,从只要有房住,到追求住房品味,我们的住房条件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升,这全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古城邯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建筑的主要和基础部分的住房的改变更是百姓感受最深的事情之一。从一间小房,到筒子楼,再到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宽敞的小高层,邯郸市粮食局退休职工韩先生用自身的经历讲述了60年来人们住房的变化。韩老伯,您能回忆一下上世纪50年代您家的居住
状况吗?
  韩德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普通老百姓住的是低矮破旧的平房。50多年前,我媳妇和孩子就住在工人剧院后面的老商业局家属院,一个8平方米左右的平房里。一张双人床占据了屋里大半空间,床前摆着一个装杂物的箱子,还充当书桌、餐桌。一家人在里面,转身都不方便,所以我只能在外面住,和媳妇长期过着分居的日子。那时候没法做饭,一家都在食堂吃,厕所在院内,有时还要排队,下大雨时常要补房顶、接水盆,冬天公共水管常常被冻住,需用火烤开。

  主持人:你们这样生活了多少年?

  韩德新:我家人在那儿住了近二十年,那时候住房实行福利分配,能有住的就不错了。到(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二儿子、三儿子的出生,原本局促的平房更加拥挤不堪。考虑我家住房困难,1980年爱人单位———原邯郸纸帽厂给调换了一套楼房(筒子楼)。房子就在光明大街上,有20平方米左右,比原先的平房大了一倍,屋内也容得下两张床了,我也就回到家住,全家终于住在一起了。家里有了独立卫生间,还买了蜂窝煤炉开灶做饭,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这让全家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是一家五口挤在一起还是有些“憋屈”。直到1996年,房改政策出台后,我把握机会购买了单位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二室一厅,家里还通上了煤气。自此,我家真正拥有了属于私人产权的住房,我们铺上地板砖、刷了墙,费尽心思布置了一番。虽然房子是六层顶楼,位于渚河路离上班地点远了点,但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都不算什么了。

  伴随着住房的变化,孩子们也渐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随后,几个儿子在广泰小区、广安小区分别购买了商品房。大儿子又在人民路创新阳光城买了一套百十平米的高层住宅,专门请专业公司给做的装修设计!

  孩子们争相让我们去他们那儿住,可我们也有自己的打算。去年,我们老两口把渚河路的房子卖掉,在广厦小区买了一套二层、三室一厅、双气齐全的房子,既有卧室、书房、客厅,又有宽敞的卫生洗漱间,与原来的住房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家的房子是越搬越敞亮,越换越舒适了!(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