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互联网时代SaaS引领人力资源信息化潮流
日期:2021-10-22 浏览
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和新技术应用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关于未来趋势的四大预言是:凡是强调效率和生产的职能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虚拟现实将成为最主要的社交方式;追踪,未来海量的数据将成为制胜的关键点;按需经济,分享将成为未来的主题,弱化拥有的概念,能按照需求获取和使用才是未来经济的主流。

1.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20世纪末21世纪初,互联网迅速渗透,网民数量迅速增长,此时诞生了一大批如美国的微软、谷歌,中国的BAT之类的互联网企业,并成长为巨无霸。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信息爆炸,实现了资源和信息共享,缩短了人与时间及空间的距离。
中国的互联网时代诞生于1994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网民和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全球排名第一。互联网让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涵盖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工作方式也由传统行业转向互联网+行业;所以说,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2.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普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掀起了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第二次浪潮,诸如Uber、微信等产品迅速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随着便携式终端的普及缩短了人与世界的距离,让信息和联系随时随地发生。
3.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AI)是指某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类的活动,如感知、思考、学习和反应等的程序系统。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互联网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将会彻底改变制造业、汽车行业、医疗行业、娱乐行业等,也将取代传统人力。
中国的AI发展速度领先于全球。据统计,2015年我国的人工智能市场收益为12亿元,其中语音识别占60%,计算机视觉占据12.5%,其他识别部分为27.5%。在只考虑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不包括硬件产品销售收入(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等)、信息搜索、资讯分发、精准广告推送等的情况下,BBC预计全球人工智能总体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190亿元;并预测国内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91亿,年复合增长率约50%。[3]
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了阶段性发展目标:7月20日,新华社报道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通知,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4.大数据和云计算备受瞩目
麦肯锡曾提出,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已经被数据渗透,目前,数据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体量巨大、类型繁多、商业价值高、处理速度快,可以通过挖掘和处理数据并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未来的大数据将更多地被应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金融、通信等行业。
我国的大数据产业现阶段高速发展。虽然中美两国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发展大数据产业,但是我国依然比美国稍微逊色。究其原因,美国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历史久远,各项硬件和软件都拥有超强实力——早在大数据概念火热起来之前,美国就已经有了40多年的技术积累,这使得美国的信息技术企业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迅速转型为大数据企业,从而推动整个大数据产业在美国的发展壮大。与美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相比,中国的发展速度稍微落后,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大数据的热潮已经开始回落,而中国的大数据产业依然保持着超高速的增长;在产业层面,我国大数据产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大数据在2018年已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规模,目前各个研究机构均采取间接方法估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结合对大数据相关企业的调研测算,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为4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
5.万物互联新时代
“互联网+”的概念在2015年被李克强总理提出后,几乎所有的创业者、企业家都在谈论互联网、万物联网,可见联网化、万物互联逐渐深入人心。一句话总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融合传统行业并将其改造为具备互联网性质的新的商业模式。
当今社会上,各处都在谈及物联网,各行各业都挤破脑袋想在物联网里分一杯羹,而要实现真正的“互联+”,任重而道远。“互联网+”被提出来,是因为将来会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从商业到物、到人,再到事,所有都是被连起来的,这将会促使更多的商业模式出现,也会是“互联网+”的最终目标。在那个时代,商业及企业已经不分线上与线下,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一统”的状态。
全球物联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标准、技术、产业、体系的发展还比较基础,产业体系尚处在建立、完善过程中。未来,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会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未来十年,预计将实现全球物联网大幅度普及,并以2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快速发展,全球物联网有望在2023年达到约2.8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二、个体赋能和信息共享促进组织形式多元化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提出: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赋能”观念首次被提及,著名的管理学家陈春花老师也说,未来的组织管理中最核心的价值其实就是我们怎么去赋能和激活人。
我们可以大概理解为:“赋能”即是把能量赋予某种人或事。通俗地表达为:某人或某事本身并不存在某种能力,是第三方赋予了能量给它。它最早是心理学中的词汇,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
把赋能这个词用在管理学中,是指企业由上而下地释放权力,赋予员工自主工作的权力,从而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驱动企业组织扁平化,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5]
1.扁平化组织
扁平化组织是指管理层与下属的工作传达交流更加直接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它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密切、任务信息传达更加灵活,也可以简化工作流程。由于管理范围较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权、积极性和满足感,缺点是管理幅度较宽、权力分散,不易实现严格控制。
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一个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金字塔的形状。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和扁平化的有效办法不同,前者是增加管理层次,后者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呈扁平化结构组织的小米公司相信,优秀的人才自带强劲的驱动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而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不信任的方式。“小米员工都有将工作做到最好的干劲”,这种公司的产品信仰一旦打造出来,管理就不再困难。在小米这样高速成长的企业里,扁平化管理使组织能够将所有资源高度聚焦在核心产品上,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能更快速地反应市场变化。
小米几千人的团队只有三级组织架构,分别是:核心创始人、部门领导、员工,团队人数一般保持在十几人的规模,如果人数稍有扩大就会拆分成小团队。小米的这种组织结构也体现在办公布局上: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贯彻公司的战略快速执行。他们彼此都希望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做到业界一流,互不干涉,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好。
为了让员工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除了7个创始人有职位以外,其他人员的身份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奖励就是涨薪,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地去做事。
这样的组织架构,减少了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所浪费的时间。小米现在数千人的规模,除了每个星期一召开的“公司级别例会”之外很少开会,也没什么季度总结会、半年报告会。在成立的几年里,7个合伙人只开过3次集体大会,时间都花在产品上面了。2012年8·15电商大战,从策划、设计、开发、供应链,仅用了不到24小时准备,上线后微博转发量近10万次、销售量近20万台。
雷军的第一定位不是CEO,而是首席产品经理。他大部分时间用于参加各种产品会,每周定期和MIUI、米聊、手机与营销部门的同事进行产品层面的讨论。很多小米公司的产品细节都是他在这样的会议当中,跟产品经理、工程师一起讨论决定的。
2.阿米巴组织
阿米巴组织架构,正是应传统行政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环境的要求而出现的。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图是自上而下的矩阵图、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阿米巴的组织架构图却是自下而上的蜂巢图——由许多个“阿米巴”构成企业的组织基础,每个阿米巴都是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
阿米巴组织架构需要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绕过原来的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对顾客和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使阿米巴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
图1-1  阿米巴经营的运行逻辑
阿米巴组织的经营模式很适用于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较小、结构简单、灵活多变,不必担心模式的转变使企业伤筋动骨。
阿米巴组织划分需要遵循“能够独立完成一道工序并创造市场价值”这一原则,即要求阿米巴能够做到“服务企业战略、最大限度划小、独立核算、独立完成业务、责权利一致性”,把企业整体划分为一个个能够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阿米巴组织。
阿米巴组织以工作流程而不是部门职能来构建组织结构,由于组织架构得到了细分,最基层的阿米巴组织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司整体的能量。企业全体员工经过组织划分后,由于责任细化,他们会萌生一种经营自家企业的意识,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在公司中传递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1959年,稻盛和夫在几位朋友的好心帮助下成立了京瓷公司,在1984年成立了第二电信公司(KDDI)。这两家公司至今为止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和持续盈利,其原因就在于采取了基于牢固的经营哲学和精细的部门独立核算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3.虚拟组织
虚拟组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组织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它以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机器智能产品为依托,实现传统组织结构、职能及目标。它在形式上没有固定的地理空间,也没有时间限制。组织成员通过高度自律和高度的价值取向共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在虚拟组织平台上,企业间的创新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用虚拟组织的形式组织生产与研发工作,可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态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变需求,使企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