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原来在巨头打架的时候,有这么多跳槽加薪的机会啊。。。涨知识了
日期:2022-03-18 浏览

  我不是太认真投的,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计划是申请国外研究生(但因为重度拖延感觉自己已经快完了)。

  

  但暂不论我心态上的不认真,我简历也不是瞎写的,投去的公司也大多是和专业对口的岗位。

  
甚至有一家我非常非常喜欢(算是个夕阳产业吧,门可罗雀??),当场和hr姐姐。心仪的岗位写了只招研究生,我说我愿意只是实习可以吗,姐姐说当然没问题的。

  
但就连这家也没有再联系我。

  
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此刻午夜梦回我真的心惊……到底为什么会这样,电话邮箱我都再三检查过了,不会是简历上出了错。

  
大概是我实在没什么奖项也没什么实习,甚至连学校里的组织也都没什么经历,简历真的太烂了吧。

  自从阿里打响了新零售第一枪后,一批创业公司和巨头们就拉开了生鲜电商抢人、抢钱、抢地盘的战争。

  这样的场景似乎已经成了创投圈一种周期性的规律,从曾经团购市场的千团大战、到各种外卖平台的疯狂补贴、到出行市场各种打车软件抢司机、再到共享单车各家的颜色凑齐了一道道彩虹、而最近巨头们则统一瞄准了生鲜市场。

  本篇文章校长将会通过身边几个高级打工人真实的故事,让大家理解为什么巨头打架之时,就是打工人跳槽加薪之日。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历史上几次巨头之间的战争总是发生在本地生活服务的赛道,这是否也预示着线上的机会开始越来愈少,而线下即将成为下一个流量的入口。

  新的流量就代表着新的规则与新的机会,而作为一名打工人,如果能够提早发现这个变化趋势,为自己的打工之路早做打算,那么就能更快实现人生的跃迁。

  故事1: 从月薪6千到年薪60万

  故事要回到2013年,当时整个团购市场在经历了三年的战争之后,活下来的也就不到十几家公司,头部的两家某团与大众分别采用来不同的战略,一家是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另一家则是只做一线城市的市场。

  由于团购网站本质还是一个信息撮合平台,只要有优质商家的资源就能够在当地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所以对于团购网站来说,品牌大客户资源的抢夺就成了决定生死的一战。

  故事的主人公老马是校长大学实习单位的前领导,89年人,专科学历,卖过房子也卖过汽车,算是见过世面能说会道的。

  那年,校长我刚好大三,准备利用暑假实习一下,便去了老家当地的某团网,当时老马是城市经理,负责河南省三个直辖市的市场,年薪60万。

  老马是在2011年加入的某团,而在这之前他是在一家软件公司做销售,主要是给餐饮、酒店、KTV这种商家提供会员管理系统的。

  短短一年的时间,老马就拿下了郑州的十几个连锁品牌商家,但这种会员管理系统每年的费用也就几千元,而且老马的销售提成只按第一年的年费计算,所以真正到手的钱并不多。

  当时老马的底薪是2500元,每个月的销售提成平均有4000块,而且每个月都必须签约新的商家才会有提成收入,当整个郑州市场洗完一遍后,就只能离职了。

  提前预判到这个情况的老马,果断准备跳槽,但手握这么多优质商家的他也犹豫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去团购网。

  当时团购网站虽然铺天盖地的广告,但真正入驻平台的其实还都是一些没有品牌的小商户,由于团购网站的逻辑是通过平台的流量给线下商户推广引流,但商户需要给平台的消费者一定的优惠折扣,这个折扣往往都是7折、6折甚至更低,就是通过商家牺牲利润来换取流量。

  所以,基本上愿意与团购网站合作的,都是生意不太好或者刚开业且缺少品牌的小商户。

  那些真正有品牌的大商户,本来生意就不错,根本没有必要通过团购平台来导流,更别说还让人家给到这么低的折扣。

  这个问题是当时整个团购市场都难以逾越的槛。

  互联网平台就是这样,当出现一个新的模式且大家还都还在观望中时,就只能先从小商户下手,本来小商户就要死不活的,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当小商户吃完第一波流量红利后,这种效应就会慢慢影响那些品牌大商家,当大商家意识到危机时,就是互联网平台出手之日。

  当时的老马也没有看明白团购平台的玩法,只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去的,毕竟底薪要比之前的高。

  他是2011年底加入的某团,而团购网站真正爆发是在2012年,当时全国的团购网站有5000多家,就连百度和阿里也加入了这个战场,招兵买马成了各家融资后的第一件事。

  12年的时候,老马还是一名普通的商务销售,而到了下半年品牌商户也开始拥抱团购网站,老马之前积累的几百家商户,这时就派上来用场,不到三个月时间,老马就成了郑州地区的销冠。

  说实话团购网站的崛起真心离不开这些销售人员,而一家成功的企业也必定有一个敢于分钱的老板。合理的奖励制度也是某团能够成为最后赢家的原因之一。

  所有的销售人员只要在职,就可以永久享受自己签约商家的交易提成,如果你签约了十家酒店、餐饮、KTV类的大商户,每个月的固定提成就轻松过万。

  老马说,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每家团购网都差不多,看不清楚谁好谁坏,而之所以选择某团就是因为当时他们在河南的扩张并不太强,郑州又是一个高校密集的城市,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不可小觑,所以觉得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事实证明老马当初的决定是对的,记得在我第一天实习的时候他就说过:其实自己的运气并不好,磕磕绊绊这么多年,回过头发现自己不过是在一个大的趋势变革里,胆子大了一点,对自己狠了一点。

  故事2 : 两个小白的逆袭之路

  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2015年-2017年,整个外卖市场其实并不只有某团和e了么这两家独大,百度也同样没有缺席,并且同时还有一批创业公司也前仆后继的杀了进来。

  这些创业公司有的主打高端市场、有的走情怀路线主打妈妈做的菜、还有一些通过自营的配送团队来提高服务质量。

  和团购网一样,抢占商户是所有外卖平台的第一任务,其次就是骑手配送团队的招募,这个故事里会有两个主角分别是小甲和小乙,他们两个看似与互联网公司毫无关系但却在这波外卖大战中,收获了命运馈赠的门票。

  小甲和小乙其实是大学同学,上下铺。两个人都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专业。

  小甲从大一开始就各种兼职,卖过风扇、帮培训机构招生、卖考试资料等,但最赚钱的就是给工厂招暑假工,招一个人就有1500的提成,所以小甲从大二开始就自己交学费了。

  而小乙则是一个技术宅男,喜欢科幻小说和黑科技,大学四年基本除了教室就是在自己的床铺上。

  毕业后,小甲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一边做着各种代理,一边持续做着招工的生意。

  小乙则选择了北上,由于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便进了北京的一家IT外包公司。

  那年是2017年,正好是外卖公司大洗牌的一年,由于小乙所在的公司一直都在给一家连锁餐饮公司开发和维护CRM管理系统,小乙也一直都在跟着这个项目,做着做着就从程序员变成了产品经理兼运营,但在这个公司做了两年,薪资还都没有过万。

  他发现自己的性格与思考方式挺匹配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后面也参加了一些在线培训课程,准备以后就把产品经理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乙在e了么点了一份外卖,饭到了以后发现没有筷子,便给商家打电话,商家这边表示很抱歉,希望添加他的微信发个5元红包作为补偿。

  事后,小乙就对这家店的印象不太好,也曾经给平台反馈过这个问题,后来平台的工作人员还主动联系了小乙,两个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小乙给对方从用户和商户角度做了一个整体的产品路径分析。

  原来,给小乙打电话的人正是平台运营部的老大,由于外卖这种即时性消费和团购网的那些酒店、KTV、团餐不同,外卖是一个更加高频次、强粘性的消费行为,每天的三顿饭是少不了的,那么如何能够更好的留住用户就成了外卖平台们的下一个必争之地。

  小乙通过这个电话,得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在经历三轮的复试后,被e了么录用,会员产品经理岗,30K+15薪。

  随着一家家外卖平台的倒下,最后剩下的两家迅速展开一场补贴大战,由于用户不断的激增,配送员不足成了最头疼的问题。

  由于配送员这个职业挣得就是辛苦钱,虽然挣得不少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

  小乙虽然是负责会员产品的,但配送员不足必然会导致配送时间过长,用户的体验也肯定会被拉低,这时他想到自己的大学同学小甲,小甲替工厂做了这么多年的招工,手里面肯定有很多的工人资源,加上本身也擅长和他们打交道,从招募到管理他最合适不过了。

  后来,在小乙的游说下,小甲也加入了这家公司,成了骑手培训经理,专门负责骑手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并且这块业务还单独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加上绩效奖金小甲一年有40万的收入。

  小甲和小乙都是93年人,在同龄人里他俩虽然算不上很成功,但也确实在行业变革之时通过跳槽转行实现了一次逆袭。

  他俩的故事让校长我总结一句话就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也一直都在寻找机会。

  故事3 :从社区团长到运营总监的100天

  其实每一次新市场的崛起,背后都代表着整个社会劳动力的迁移与生产效率的升级。

  可能很多人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的手总是在一步步的伸进我们生活,衣食住行都不放过?

  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是市场规模和流量竞争决定的;如果从社会趋势来看,是人口年龄结构与生活方式决定的。

  生鲜市场可能是最后一个万亿级别且未被互联网改造的市场,而作为一个直接关乎着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质量的消费市场,这背后的数据价值与商业价值是巨头们不得不去关注的。

  生鲜市场之所以成了巨头眼里的最后的一块奶酪,还是因为整个市场极度复杂且分散,很难通过单一工具来实现整个消费链路与供应链路的整合。

  单从消费路径来看,小区楼下有移动的菜篮子、周边附近商超有大型超市、还有小型便利店、农贸菜市场、水果店等,加上现在的各种app,社区团购、外卖跑腿、某日优鲜、河马生鲜。

  从供应链来看,生鲜的商品品类就太多了,水果、牛奶、肉蛋、鱼鲜、调料、酒水饮料等等,而且每个大的类目里细分的品牌与品种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在商品流通渠道上,产地的背后还有层层的中间商,这就导致消费者真正能够看到的和买到的商品,其实是被供应商牢牢掌控的,这就导致很多品质优价格低的产品不能触达消费者,这对于消费者和生产商都是一个痛点。

  一个需求的背后,往往牵动着整个产业链的需求,所以一个完整商业闭环必须连接多个利益相关方才能保证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从2014年开始,生鲜电商赛道的创业公司就层出不穷,在整个资本市场的累计融资金额也差不多超过了百亿人民币。

  当年最火热的一种模式就是社区团购,社区团购就是以每个居民小区为单位,由小区里的团长负责推广团购平台,居民可以通过该平台下单购买生活用品,大部分的商品都可以实现在下单后2小时内送达。

  社区团购为什么能火呢?

  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由于单个商品的购买量大,加上平台烧钱补贴,所以在价格上确实要便宜很多。其次,购买的商品都是送货上门,不必再去超市采购,更加省时省力。

  而对于社区团购的平台方来说,社区自带社交裂变的效应,可以极大节省推广成本,加上以社区为单位的配送模式,也减少了物流成本。

  但在这其中,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那就是“团长”。

  这个“团长”可以认为是团购平台的代理商,负责其所在小区的用户招募,优惠活动的发放及商品的推广。

  这些“团长”普遍是小区里的住户,需要拥有小区业主微信群的资源,与社区团购平台签约后,即可代理平台的商品,每天要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推广商品和优惠活动,处理用户们的问题以及售后工作。

  作为回报,社区团长可以获得该小区用户消费总金额的10%左右的代理提成,根据行业报告显示社区团长的平均月收入在8000元。

  很多团长甚至从兼职慢慢变成了全职。M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位95年的全职社区团长。

  M住在南五环,刚来北京两年,2018年的时候在一家内容电商公司做活动运营月薪7500,他第一次接触社区团购是在小区电梯里看到了某平台招募团长的广告,本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看看人家生鲜电商都是怎么做用户运营的。

  当他了解后便毅然注册成了一名团长,原因是该平台计划拿出2个亿来做补贴,希望能在三个月内做到日订单量500万,平台也给他透露了一些数据,基本上300人的微信群可以轻松做到月流水20万,按照10%的佣金计算也就是2万元。

  由于M住的小区算是一个比较老的小区,大爷大妈比较多,那么对于推广拉新来说确实难度不小,教育成本比较高,而且这个小区还没有业主群,这就使得M不得不去地推。

  为了获得地推的许可,M首先要搞定业委会和物业,由于物业和业委会属于矛盾对立的关系,M在这个中间也是一波三折,不仅要说服业委会主任,还要打通物业经理的关系,本质背后都是利益。

  M通过地推再加上利用业委会的关系摸进小区里的几个业主投诉群,这些投诉群主要就是为了监督物业公司的。

  但对M来说却是如获至宝,省了很大的功夫。

  当月M就成功拉新了100名用户,做了6万多的订单金额。随即,M就准备用同样的方法复制到临近的几个小区里。

  半年的时间,M已经是五个小区的团长了,总共拉新用户超过了2000名,月流水也基本稳定在100多万,为此他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还招聘了三个员工,租了一间房子可以办公也可以住宿。

  时间来到2019年,随着疫情的影响整个生鲜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巨头们和资本也开始纷纷进场,美团、滴滴、苏宁等都开始抢占这个流量与支付的入口。

  而作为已经被教育过的用户市场,巨头们通过疯狂的补贴和招聘全职团长使得原本一些以代理商合作模式的社区团长不断的被挖走,而不愿入职的团长也面临着大量的用户流失。

  到2020年中旬,M的月订单流水已经降到了30万不到,扣除房租和人力成本,还不如打工挣得多。

  其实这样的竞争还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配送的时效性。

  原本头天晚上下单的菜品,第二天早上九、十点就能送到用户家里,但由于多家平台的入局,用户们的订单地址很分散,导致物流配送的压力极大,根本无法保证配送的到达时间。

  最后,很多平台都不送货到家了,直接统一送到小区就近的提货点,通过短信通知用户自行取货,这也使得用户体验的下降。

  M思考再三后,决定和平台解约,重回职场。

  这个时候,正是巨头们大肆招兵买马的时候,M在投递了三家生鲜电商平台后,都收到了面试通知,最后选择了一家待遇给的最好的公司,这家公司刚刚完成C轮融资估值10亿,职位是运营总监,待遇35K+16薪。

  总结

  
这三个故事均来自校长身边朋友的真实经历,也让校长看到了巨头们都在自我防御的过程中把流量入口看作是命运的咽喉。为了抢夺流量入口,大家不惜烧钱补贴、重金挖人。

  而作为一个高级打工人,如果你能看到市场竞争背后的机会,并抓准时机提前准备跳槽,那么也必然在逆袭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

  
微信公众号:【跳槽大学】